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世界热推荐:内蒙古鄂伦春:岭上篝火点燃夏夜狂欢

时间:2023-06-20 01:27:56     来源:央广网
01:46

央广网呼伦贝尔6月19日消息(记者田凤元 见习记者李春雪)夏至将至,往日寂静的大兴安岭深处回响起“赞达仁“(鄂伦春族民歌)的优美曲调。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篝火节,在这一天,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这座“岭上花园”便会一如往昔充斥着欢歌笑语,热闹的节庆活动也寓意着当地人民对火神的崇尚。

篝火节当天,当地各族群众穿着民族服饰,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聚拢到嘎仙洞山脚下的森林。猎民们临时搭起了一座座“斜仁柱”(圆锥形原始住所),围着篝火烤起了牛羊肉,寂静的森林顿时热闹起来了,各部落的人们唱着传统的旋律,与现场观众一同享受这份收获的喜悦。


(资料图片)

鄂伦春猎民用传统的方法烤肉(央广网见习记者李春雪 摄)

对于78岁的鄂伦春自治旗古里乡猎民孟金红来说,篝火节是一种浓墨重彩的集体记忆,早期的篝火节既是交换物品的盛大集市,满足各部落之间猎民们的生产生活所需,也是一次和朋友们见面团聚的机会,有着团聚的意义。

篝火节现场的小朋友手拿民族手工艺品“太阳花”(央广网见习记者李春雪 摄)

鄂伦春小朋友正在帮忙烹饪柳蒿芽柳汤(央广网见习记者李春雪 摄)

夜幕降临,繁星闪烁,鄂伦春等民族传统文艺表演好戏连台,当地文创产品和农特产品展览展销吸引了周边旗区以及黑龙江等各地的区外游客,现场还可体验民族射箭竞技等活动。熊熊燃烧的篝火照亮了夜空,霹雳的火花微微作响,现场演员和观众围着火堆,迈着轻盈的步伐,跳起欢快的舞蹈。

鄂伦春自治旗文旅局副局长周彬彬介绍,自1991年第一届篝火节在古老的嘎仙洞前举办以来,其影响和规模越来越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到此旅游观光。每年一度的篝火节既是鄂伦春民族盛大的节日,也是当地对外合作交流、发展全域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航拍篝火节现场(央广网发 杜鹏 摄)

据了解,鄂伦春族人民世代漂泊在苍茫的兴安岭林海,靠游猎为主,也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民族”,在同大自然的抗争中与火结成了密不可分的朋友。时至今日,夜晚的霓虹灯虽然取代了篝火,但鄂伦春人民却没有放弃对火的崇拜与独特感情。熊熊的篝火不仅点燃了大兴安岭的夏日狂欢盛宴,更映照着当地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北冰洋化工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3   联系邮箱:562 66 29@qq.com